近代就一般認為《論語》之成書,是由曾子或由其門人子思(孔伋)等所主導編輯,理由如下:
(一)《論語》都隱含著強烈的曾子風格,貫穿著重禮、重行証的精神內涵——克己復禮、忠恕。
(二)《論語》中對子張、子夏在不少地方都隱有批評的用意。相反,對顏淵、曾子等人,評價都非常正面。故不可能如漢魏學者所提出之說,如:東漢經學家鄭玄云:「仲弓、子游、子夏等撰」; 魏宋均附注的《論語崇爵讖》說:「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,以事素。」難道子夏會著書罵自己?)
(三)曾子是孔子最年輕的弟子之一,又是在“一以貫之”之道上獲得過孔子印証的人,這符合曾子在《論語》中出現的場合、身份、時間、重要性等等事實。《論語》中,曾參自始至終尊稱“曾子”,曾子的語錄也很多,而且非常重要。
(四)從各篇順序與孔子《周易·序卦傳》內容的吻合上看,《論語》編輯者曾仔細研究過孔子以《周易》論証道、德的內容,但《論語》內文談詩談禮談樂,卻刻意回避談《周易》,可見此編輯者不是《周易》的正傳,於《易》不精,而曾子也頗符合這一特點。
(五)從已知的史料看,曾子死於公元前436年,《禮記·坊記》中子思曾引用《論語》:“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孝矣”。子思死於公元前402年,所以《論語》成書當不早於公元前436年,不晚於公元前402年,此時間點與曾子主導編輯《論語》並不矛盾。
(六) 曾子之門生如子思等亦應有參與編書當中。
在《論語》中,孔子稱弟子皆稱字號,唯曾參被稱為「曾子」,故書中內容就被認為可能是曾子弟子所集。且曾子為孔門弟子中年紀較輕的弟子,晚年定居魯國整理、領導儒家,故曾子弟子所集的可能性很大。
而曾子死後之主導編輯者,很可能為孔伋(子思)。子思為孔子之孫,在孔門之中地位尊隆,而且是曾子門人。所以他能使眾曾子弟子將材料彙聚到一起,最後由其進行整理、選輯、編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曾氏聯榮公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